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 > 正文

白马寺为何被称为“我国榜首古刹”呢?

在今日河南洛阳城东十几里的当地,有一座掩映在生气勃勃长林古木之中的释教寺院,这便是有“我国榜首古刹”美称的白马寺。

永平年问,汉明帝夜梦金人,于是就派蔡愔、秦景和王遵等12人到天竺(古印度)求取佛经。公元67年,西行求法的12人从天竺回到了洛阳,带同了很多的佛经、佛像。随行东来的还有天竺的两名高僧,叫摄摩腾和竺法兰。汉明帝十分高兴,命令让两位高僧暂住鸿胪寺(担任交际事务的衙门)。

第二年,汉明帝命令依照天竺释教寺院的款式,在洛阳城东修建一座释教寺院,用于安顿天竺高僧住宿和储藏佛经。其时为什么要选用白马寺这样一个称号呢?

据我国古代闻名的地理学作品《水经注》记载,蔡愔等人取经回来时,是“用榆木做成的经函来盛放佛经,这些经函由一匹强健的白马驮回洛阳,所以新的寺院建成后,为了留念白马驮经的劳绩,就以白马为寺名”。至于“寺”字,则是取自东汉的交际机构“鸿胪寺”。天竺两位高僧在鸿胪寺住过缺乏一年的时刻,而新建的寺院依然有招待释教高僧的性质,所以就采用了带有交际颜色的“寺”字。从此,“寺”便成了有我国特色的一个释教名词,我国的僧院一般都泛称为某某寺。

摄摩腾、竺法兰两位高僧后来就一向在白马寺向人们教授佛法,再也没有回国。为释教在我国内地的传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奉献。两位高僧身后都葬在白马寺内。

在今日的白马寺东偏院内有摄摩腾墓,石碑上刻着“汉启道圆通摩腾大师墓”1O个大字。西偏院是竺法兰墓,石碑上刻有“汉开教总持竺法大师墓”10个大字。这两个封号是北宋年间宋徽宗追封的。“二僧墓”寄托着我国佛门弟子对来自天竺的两位开山始祖的景仰之情。 在前史上,洛阳从前有过数以千计的释教寺院,但现在人都不复存在,唯有白马寺却一向保存下来。历朝历代对它曾多次进行过新居。

史料记载,唐武则天时,曾命薛怀义为白马寺住持,并拨给他很多金钱,重修白马寺;宋太宗时也曾下诏重修,文学家苏易简还授命撰写了《重修西京白马寺记》,该碑铭立于山门内西侧,这便是闻名的“断字碑”(因碑铭是分段书写的,故有此名);元代重修后,由闻名书法家赵盂亲笔书写了《洛京白马寺祖庭记》,立碑于山门内东侧。

今日的白马寺大体上是明代重修的款式,首要修建有山门、天王殿、大雄殿、千佛殿和毗卢阁等。

白马寺建成至今已经有1930年的前史,在古代,历代高僧和外国 的名僧常常到此讲经、求法,所以,它一向被视为释教在我国的发源地,释教徒亲热地称之为“释源”(释教在我国的发源地)、“祖庭”(佛 教祖师的院子),在我国释教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。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