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 > 正文

乾隆有多喜欢画画?经常组织画师考试

乾隆有多喜欢画画?经常组织画师考试,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,接着往下看吧~

乾隆非常喜欢画画,尤其雅好山水,清代书画著录《石渠宝笈》中就保留了不少他的画作。近代李放的《八旗画录》中说:“(乾隆)用笔中锋法兼草隶,古秀浑逸,天机洋洋。老劲过于沈周,清隽驾于宋元,赵孟頫、王冕、陈淳无足道也。”这番吹捧显然过于夸张,但乾隆在诸多吹捧中产生幻觉,认为自己真是画坛天才。

清代笔记《啸亭杂录》中载,乾隆常去宫廷画院“如意馆”看画师作画,一旦发现有人画得不好就亲自上手去教。宫廷画师全是从社会各阶层选拔的优秀人才,其中不乏周鲲、董邦达等名家,但乾隆指点他们毫不“手软”。

在“画霸”乾隆的干涉下,如意馆缺少宋代画院的文人气息,画师更像画匠,完全按乾隆的意愿调整创作风格,成了妥妥的“乙方”。此外,他们还充当室内设计师,根据乾隆的脑洞为大小殿宇绘制陈设及装潢图稿。

此外,乾隆喜欢组织画师进行“命题考试”,尤其喜欢让他们模仿古代某位名家的创作风格。于是,“仿画”成了清代宫廷画的常见模式。他还喜欢规定画作的内容、题材和形式,如“八骏图一张”“宣纸山水画一张”“画册页一册”等,留给画师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小。

“合作画”是古代文人画常见的模式,如黄公望、王蒙合作的《竹趣图》等,但乾隆不让画师根据彼此的旨趣合作,而是他觉得谁哪里画得好,就让谁画哪里,甚至人物的衣纹都要专门安排人来画。在绘制过程中,他一旦有所不满就随时更换画师。这种合作画成了清代宫廷画的特殊产物,集中表现了乾隆的“审美理想”,显得不伦不类。

作为“自恋狂”,乾隆常让画师根据现实事件或场景作画,力图渲染太平盛世,《西域舆图》《乾隆南巡图》《平定回部献俘礼图》等都是这种带有强烈**性的画作。当然,画作主题也有虚构的,如著名的《盛世滋生图》(也称《姑苏繁华图》),就是画师徐扬的想象之作,但画中的丝绸店、染料店、蜡烛店等在当时确实存在。

乾隆二十五年(1760年),乾隆的“天朝自豪感”一发不可收拾,让一众画师创作了至少四个版本的《万国来朝图》,半真半假地描绘了各国使臣前来进贡的场景。这些使臣姿态谦卑,服饰乱七八糟,根本不符合现实,但乾隆对此非常满意。在《平定西域献俘礼图》中,西域各国争先恐后地向大清俯首称臣,乾隆“中原正统”的思想展露无遗。

乾隆三十二年冬,北京下了一场大雪,乾隆心情大好,直呼“瑞雪兆丰年”,一口气写了20首诗。之后尤觉不足,又让宫廷画师徐扬根据这些诗画了一幅《京师生春诗意图》。这幅画采用鸟瞰式构图,几乎描绘了京师的全貌—当然,乾隆的20首诗也穿插其中,毕竟他最喜欢这种“喧宾夺主”的题词或盖章。

众所周知,乾隆的艺术理念和审美追求“自成一家”,骄傲且固执,在这种“文化独裁”的氛围中,无论宫廷画师还是文臣才子,都只能乖乖地做好“乙方”,时刻注意收敛个性。

发表评论